紅色旅游發展特征
首先什么叫紅色旅游?它不僅僅是一種旅行的行為、旅游活動。紅色旅游是一種精神層面的信仰,一種朝圣的過程,是我們生活方式的表現。紅色旅游也是一種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鍛造、培養的過程。
我們如果有機會能夠走遍中國的大好河山,以中國革命史為線索,把中國的紅色景區景點的串起來,這就像一本攤在大地上的近現代歷史書,這對我們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的積極指導作用。
紅色旅游還有一個角度,就是通過紅色旅游能夠深度地理解團隊建設。大家知道共產黨在初創的時候,真的是沒幾個人沒幾條槍,但是最后奪取了全國的政權,通過改革開放的道路,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這是一個組織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演變過程。所以這實際上就是團隊建設的一種啟示,對于我們所有的公司、所有的機構團體來講,都事值得學習和深思的。
當然紅色旅游它也是一種旅游產品、旅游目的地,所以在紅色旅游目的地的產品開發和目的地營銷方面,除了一般的旅游產品的開發規律,或者目的地營銷的規律以外,還有它自己的規律。比如說紅色旅游目的地,通過黨團組織、機關單位、中小學校組織的,是一個更加團體性的旅游產品,銷售的形式或者組織方式偏向于定制游。
2007年到2017年,全國的紅色旅游景區接待的人次從2億多增長到12億多,十年時間增長了十倍,發展的非常快。整個紅色旅游占國內旅游人次比已經達到1/4左右。這是一個非常規模宏大的消費、體驗產品。
像上海、北京、南京、廣州、沈陽、廈門、杭州、深圳、長沙、蘇州,這是中國紅色旅游的客源最多的城市。同樣北京、上海、浙江、湖南、福建、四川、陜西、江西、貴州、甘肅,也是全國最受旅游者歡迎的紅色旅游目的地的省市。紅色旅游不管是從客源地還是從目的地,增長都是非常迅速的。
從紅色旅游的消費、出游規律來看,周邊游、短途游所占比例是比較大的,紅色旅游作為一個公共產品,門票經濟,地位我們認為應該逐步下降,而更加強調它的公共產品性,讓大家能夠更多的機會參與過程。
紅色旅游游客的年齡層次方面,我們可以發現中老年人市場具有更積極的表現。從上面的餅圖上可以看出來,18歲以下的占24%,19到39人占19%左右,40到59均量占23%,60歲以上占34%,如果把40歲以上的人放在一塊的話,就已經占到了將近60%左右,所以應該說銀發市場、中等收入市場是紅色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場。
從時間上來看積極性來看,9月、10月、11月是紅色旅游出游比較集中的時間,實際上因為紅色旅游的景點遍布全國,很多紅色旅游是具有博物館性質的,室內的旅游條件還是不錯的,所以不管是夏季或者冬季,非常有利于進行會議、培訓或者是團建。相較于一般的山水旅游或者說文化遺產旅游來講,紅色旅游的機動性是可以控制的,或者說不是突出的。盡管我們仍然可以看出來九、十、十一月是比較集中的季節,從紅色旅游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的推動來看,紅色旅游的收入也在逐步增加。
2007年到2017年,我們統計每年的收入在不斷的增加, 2016年已經達到了3000億元的水平。在國內旅游的比也在8%左右。紅色旅游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拉手。另外國家紅辦或者說中央部委來推薦的紅色旅游名錄上的紅色景區,已經成為驅動文明發展的綜合載體。當然被列入名錄的只是紅色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有很多的紅色旅游景點景區。這是當地文旅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
因為紅色景區很多,旅客最喜歡的十大紅色旅游景區有哪些?有關部門做過統計,比如說2018年旅客最喜愛的十大紅色景區,包括一些地方。當然這不是因為景區的政治重要性,或者說紅色旅游的本身的地位,實際上還跟周邊的市場、周邊的人口密度,或者說當地的人均收入有關系。
還有湘贛閩紅色旅游區、滬浙紅色旅游區、左右江紅色旅游區、黔北黔西紅色旅游區,還有四川的雪山草地的景區,陜甘寧革命老區、東北的紅色旅游區、魯蘇皖紅色旅游區、大別山紅色旅游區、太行山紅色旅游區、川陜渝紅色旅游區、京津冀紅色旅游區等等,紅色景區景點集中的地方,都是游客比較集中的目的地。
在談到紅色旅游概念的時候,實際上紅色旅游本身它不是由一個個孤立的景點組成的,而是一個一個網絡。等一下我們第二部分會講根據革命史的歷史程序、序列,然后在空間上、在全國各地留下了很多遺產。這樣的景區景點,通過交通網絡,包括航空高鐵,特別是旅游公路。2018年交通運輸部宣布,要建立一個總里程約2442公里的紅色旅游公路,總投資231億元。實際上加上原有的各種道路體系,把不同的紅色旅游景區能夠串聯在一起,這是未來紅色旅游體系的重要交通支持。
同樣紅色旅游在各個地方品牌的形成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影響力。很多的紅色旅游品牌已經成為當地城市影響力的一個突破點。比如說根據我們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的報告顯示,北京、上海、延安、遵義、西安等五個城市紅色旅游品牌影響力最大,體現在綜合輿論傳播,搜索指數,游客評價等方面很突出。除了這以外,還有武漢、赤水、中山、深圳、杭州、南京、唐山等等,應該說各個地方通過紅色旅游能夠給全國人民或者說各個地方的旅游者塑造很好的印象,形成城市品牌傳播的推動力。
紅色旅游在國內發展的四個階段四大模式
我國大力推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紅色旅游發展奠定了強勁的文化基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舞臺。縱觀我國紅色旅游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960年以前:萌芽階段,以政治學習旅游為主。
1960-1994年:進入初步規模化發展階段,仍以政治學習和公費接待為主,紅色旅游景區概念產生。
1995-2004年:進入市場化運作階段,全國各地紅色旅游活動開始舉行,關注度大幅度提升。
2005年至今:進入全方位發展階段,紅色旅游產品趨向綜合化開發。
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我國紅色旅游逐漸探索出一系列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原址觀光模式、紅綠結合模式、紅古結合模式、綜合開發模式是目前紅色旅游市場開發較為主流的四大模式。
即依托革命舊址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革命遺跡,建設成為以觀光為主的旅游目的地。常見于歷史價值較高,不適宜過多開發的文物或紅色文化遺址。以遵義會議舊址5A景區為典型代表。
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生態旅游產品體系里面,實現“紅色搭臺、綠色唱戲”,增加紅色旅游吸引力。多見于自然資源較好、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區。以井岡山旅游風景區為典型代表。
在文化興旅的大環境下,充分挖掘與紅色景區伴生的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以瑞金紅色旅游景區為典型代表。
在紅色觀光和參與體驗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多業態產品綜合開發的模式。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結合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配套開發文化體驗、生態休閑等體驗項目,增加景區的吸引力和游客駐留時長。以照金紅色旅游小鎮為典型代表。
紅色文化旅游發展
對于年輕群體的開發也是紅色旅游賴以發展的關鍵。一方面由于年輕群體是紅色旅游的重要教育對象。年輕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另一方面,年輕群體市場潛力巨大。中國旅游研究院相關報告顯示,20-35歲人群是旅游市場最大的消費群體,更加青睞于個性化的自由行及主題旅游產品;十九大后,攜程網調查發現,在近期前往紅色旅游景點的游客中,半數以上年齡不到35歲。
所以,年輕群體是紅色旅游在進行市場開發和培育過程中必須牢牢把握住的。那么,如何讓年輕群體在紅色旅游中有獲得感?
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教授何建民指出:“現在存在一種傾向,認為紅色旅游就是單純地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求解放的故事。這種認識比較狹窄,用這種認識指導紅色旅游的開發,將影響青年游客對紅色旅游的興趣。”他認為應該從多個方面來深度挖掘與豐富紅色旅游的內涵,主要包括: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求解放的故事;了解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為中華民族存亡與崛起而艱苦卓絕的奮斗歷史;了解走在中華民族和世界進步潮流前列的偉大人物。
紅色旅游是我國的專項旅游產品,紅色旅游產品和線路的設計表現在對紅色旅游資源的配置和規劃上,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它們的設計成功與否,影響著紅色旅游的經濟、文化和社會效益的發揮。
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應緊扣“紅色文化”主題,以“紅+N”的融合發展思路,有機融合當地地理環境、生態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鄉村文化、典型人物、遺址遺跡等特色資源文化,并借助科技、演藝、創意等方式,開發設計一系列紅旅融合產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紅色文化與鄉村文化的融合
紅色文化與鄉村文化的融合不僅有利于豐富鄉村旅游業態,更是形成區域紅色旅游特色的重要方式。如“紅色故都”瑞金的葉坪鄉黃沙村和田塢村,通過大力挖掘鄉村生態文化、傳統村落文化等,將紅色旅游資源和鄉村旅游資源結合,以“紅+綠”、“紅+村”等模式探索出了紅色旅游帶動當地農村百姓脫貧致富的新路徑。這種“紅色鄉村”發展模式,使游客既可以從紅色歷史中體會英勇頑強、堅定信念的民族精神,同時也能夠感受質樸、寧靜的鄉村原生態環境。
(2)紅色文化與體育文化的融合
在旅游產品設計中采用紅色文化與體育文化相互補充,能夠豐富紅色旅游形式,增強紅色旅游的體驗感。比如可以利用長征的題材,在長征路線上設計一系列戶外體育活動項目,讓游客通過切身參與產生英雄情結,從而激發出一種征服和探險的本能,在富有趣味性的戶外活動中實現了紅色精神的傳承,體驗到了當年紅色革命的艱苦卓絕,獲得紅色文化和體育文化的雙重體驗。
(3)紅色文化與科技、娛樂文化的融合
紅色歷史已經成為了靜態存在,只有在記憶中才能觸摸到,而高科技、娛樂方式可以讓靜態的歷史變成動態的展示,將想象的記憶變成“虛擬”的真實存在。比如,用全息影像技術可以活靈活現地再現紅色歷史畫面;通過VR體驗可以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革命戰爭的沉浸感、參與感和互動感,讓人在全息體驗中完成對紅色記憶的追尋和對歷史想象的強化。此外,高科技娛樂本身就帶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刺激性,通過這種趣味和刺激能夠消解紅色歷史的沉重感,帶給游客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既做到了對紅色歷史的尊重,也實現了旅游消費的娛樂訴求。